第2章 晉文公重耳傳奇一生
- 最新推薦:
- 全職法師之夢境行者
- 狐妖:天道酬勤,我終將武道通神
- 那就讓她們獻上忠誠吧!
- 斗羅大陸之靈魂手筆
- 穿進賽博遊戲後幹掉BOSS成功上位
- 玄幻:悟性逆天,開局推演神級功法
- 腹黑和腹黑的終極對決
- 四合院之車門已焊死
- 火影之男人浪漫
- 逼我重生是吧
- 我在驚悚遊戲裡封神(無限)
- 三國重生馬孟起
- 大魏宮廷
- 盛唐神話
- 戰隋
- 明天下
- 滅世武修
- 大明最後一個太子
- 錦衣夜行
- 三國之袁家我做主
- 岳旗飄揚
- 大清隱龍
這就是齊國史書——《齊宮秘史錄》。那泛黃的紙張仿佛在訴說着歲月的秘密,而其中所記載的內容,更是令人瞠目結舌。
史書詳細描述了一段被刻意隱瞞的齊國政治鬥爭。原來,在齊桓公看似輝煌的統治時期背後,隱藏着一場驚心動魄的權力博弈。當時,齊桓公的幾位重臣為了爭奪更高的權位,暗中結黨營私,拉幫結派。他們表面上對齊桓公忠心耿耿,背地裏卻各自盤算着陰謀詭計。
這場鬥爭的起因,竟是因為一份神秘的寶藏傳說。據說,誰能掌控這份寶藏,便能擁有足以顛覆齊國的巨大力量。
然而,就在這秘密即將被揭開之時,書中的記載戛然而止,頁面的邊緣處有一行模糊不清的小字,似乎在暗示着這背後的隱情與他國有關。
就在晨依依滿心疑惑之時,突然感覺周圍的空氣變得凝重起來,一個神秘的聲音在耳邊響起:「欲知後事,且問晉文公。」難道,晉文公能為這未解之謎帶來答案?
這段被塵封的歷史,一旦公之於眾,必將改變人們對齊桓公統治時期的一貫認知,讓人們看到那段輝煌歲月背後不為人知的黑暗與掙扎。
晨依依,來自2000多年之後的讀書人。對歷史充滿熱忱的追光者,下定決心要找到晉文公,揭開那段被隱瞞的歷史。她憑藉着在靈境藏書閣中積累的淵博知識和對歷史的敏銳直覺,毅然踏上了尋找晉文公的艱難旅程。
在一個偏僻的村落,晨依依從一位年邁的老者口中得到了關於晉文公可能的蹤跡。順着老者指引的方向,繼續前行,感懷對歷史的敬畏和尋求真相,來到了一座古老的廟宇。
廟宇中,一位神秘的僧人,「晉文公的靈魂曾在此處短暫停留,並留下了一些隱晦的啟示。」,啟示?仿佛是黑暗中一絲微弱的光芒,晨依依思索着,感受到了晉文公的氣息。然而,當即將揭開那隱藏的真相時,卻發現自己陷入了一個更加複雜的謎團之中......
很久很久以前,在晉國那巍峨壯麗的宮殿裏,迎來了一位小公子的誕生,他便是重耳。這孩子一出生,那哭聲就響亮得很,仿佛在向整個世界宣告他的到來。重耳誕生,給這個本就充滿權謀與爭鬥的家族帶來了新的希望。
重耳自小就聰明伶俐,活潑好動,那明亮的眼眸總是充滿了對世界的好奇。他在宮廷中穿梭,對一切都充滿了探索的欲望。
小小的他,總是追着宮裏的下人們問這問那,「這是什麼花?」「那隻鳥為什麼會唱歌?」下人們也總是被他的天真可愛逗得樂不可支。
有一次,重耳跑到父王面前,眨巴着大眼睛問道:「父王,為什麼您是王,而我不是呢?」 他的父王笑着將他抱起,慈愛地回答:「孩子,等你長大了,有足夠的智慧和勇氣,也許你也能成為王。但在此之前,你要好好學習,明白做人的道理,懂得治理國家的方法。」
重耳似懂非懂地點點頭,從那一刻起,一顆夢想的種子在他心中種下。
年幼的重耳瞧見一隻受傷的小鳥,便小心翼翼地將其捧回寢宮,親自為它包紮療傷。他用柔軟的絲帛輕輕地裹住小鳥受傷的翅膀,眼神中充滿了關切和憐憫。
親自給小鳥餵食,輕聲地與它說話,仿佛在給予它安慰和鼓勵。小鳥的傷勢逐漸好轉,終於有一天,它撲棱着翅膀,重新飛回了藍天。
望着小鳥遠去的身影,重耳那稚嫩的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,那一刻,他小小的心靈中種下了善良和仁愛的種子。
在宮廷舉行射箭比賽,小小的重耳竟也躍躍欲試。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中,他走上賽場,緊緊地握住那把對於他來說略顯沉重的弓。他深吸一口氣,努力站穩腳跟,然後用力拉弓射箭。箭飛了出去,雖未正中靶心,但他那堅定的眼神和勇敢的姿態讓人印象深刻。
從那以後,重耳更加刻苦地練習射箭,他知道,作為晉國的公子,他需要具備更多的技能和勇氣。
在學習禮儀時,重耳總是學得又快又好。他認真地聆聽着老師的講解,每一個動作、每一個表情都力求做到完美。他不僅自己嚴格要求自己,還時常幫助其他兄弟糾正錯誤。
有一次,他的一位兄弟在行禮時出現了失誤,重耳便耐心地為他示範,一遍又一遍,直到兄弟掌握為止。他的這種領導力和責任心,在兄弟們中間樹立了很高的威望。
除了這些,重耳的童年還有許多有趣的經歷。他喜歡在花園中追逐蝴蝶,與宮女們一起捉迷藏,在池塘邊觀看魚兒嬉戲。
然而,在這看似無憂無慮的生活背後,宮
廷中的權謀鬥爭也在悄然影響着他。
時光匆匆,重耳漸漸長大。他喜好結交朋友,身邊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,像狐偃、趙衰等。他們常常聚在一起,談論天下大事,抒發自己的抱負。重耳為人寬厚仁慈,對待朋友真誠友善,因此他的朋友們都願意為他赴湯蹈火。
然而,晉國的天空卻被驪姬之亂的陰霾所籠罩。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登上王位,設計陷害太子申生,申生被迫自殺。重耳和他的弟弟夷吾也受到了牽連,不得不逃離晉國,開始了漫長而艱辛的流亡生涯。
離開晉國的那一刻,重耳回頭望了望那熟悉的宮殿,心中滿是不舍和無奈。他帶着少數的隨從,踏上了未知的旅途。一路上,他們風餐露宿,飽經風霜。有時,連一頓飽飯都吃不上,只能挨餓前行。
又餓又累,重耳疲憊地坐在一棵大樹下,有氣無力地說:「我實在是走不動了,難道我們就要這樣餓死在這荒郊野外嗎?」 狐偃走到他身邊,蹲下身子,鼓勵他:「公子,莫要灰心,只要我們堅持下去,定會有轉機。
想當年,文王被困羑里,最終還不是成就了一番大業。我們現在所受的苦,都是上天對我們的考驗。」 重耳聽了狐偃的話,咬咬牙站起身來,繼續前行。
顛沛流離的流亡生活,重耳滿懷希望地踏入了衛國的土地。他帶着一群忠誠的隨從,個個衣衫襤褸,神色疲憊但目光堅定。
彼時的衛國,雖稱不上強國,但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。衛國的都城,街道上熙熙攘攘,商人們忙碌地交易着各種貨物。農田裏,農夫們辛勤勞作,期盼着豐收的年景。然而,衛國的經濟發展並非一帆風順,國內的貴族階層佔據了大量的土地和財富,普通百姓的生活仍頗為艱難。
衛國的人文思想呈現出多元的態勢。一方面,傳統的禮教觀念深入人心,強調等級尊卑和禮儀規範;另一方面,一些有識之士也開始思考變革,試圖尋找新的出路。
重耳望着衛國的城門,心中滿懷憧憬:「吾等歷經艱辛至此,但願能得衛國之助,重振旗鼓。」身旁的隨從們也都面露疲憊,但眼中仍閃爍着一絲期待。
一行人進入衛國都城,請求面見衛國國君。然而,衛國國君卻對重耳等人的到來表現得極為冷漠,不僅未給予應有的禮遇,甚至拒絕提供任何援助。
重耳心中憤懣不已,暗自想道:「吾曾為晉國公子,如今落難至此,竟遭如此輕視。」但他仍強忍着怒火,試圖再次與衛國國君溝通。
重耳拱手說道:「國君,吾等流亡在外,實乃無奈,還望國君能念及舊情,施以援手。吾晉國與衛國向來友好,若吾日後歸國復位,定當重謝。」
衛國國君卻一臉不屑地回道:「你如今落魄至此,自身難保,莫要牽連我衛國。況且,你晉國如今局勢混亂,你能否復國還是未知之數,我又何必冒險相助?」
重耳聽後,臉色鐵青,心中的怒火幾近噴發,但他深知此刻不能衝動,只能咬着牙說道:「國君如此絕情,他日吾若有所成,定當銘記今日之辱。」
離開王宮後,重耳的心情沉重無比。他在衛國的街頭徘徊,看到了百姓們為生活奔波的艱辛,也看到了貴族們的驕奢淫逸。
「公子,這衛國國君如此無情,我們該如何是好?」隨從狐偃憂心忡忡地問道。
重耳長嘆一口氣:「吾等只能另尋他法,總有一天,我會讓他們後悔今日的決定。」
這時,一位名叫衛子謙的衛國士人路過,看到重耳等人落魄的模樣,心生憐憫。
衛子謙上前拱手道:「公子可是晉國重耳?」
重耳回禮道:「正是在下,不知先生有何指教?」
衛子謙說道:「公子莫要氣餒,這衛國國君目光短淺,不識公子之賢能。但衛國百姓多有同情公子者。」
重耳感激道:「多謝先生寬慰,只是如今吾等身無分文,又無處可去。」
衛子謙思索片刻道:「我家中尚有一些餘糧,可供公子和隨從們暫解飢餓。」
重耳連忙道謝:「先生大恩,重耳銘記在心。」
在衛子謙的幫助下,重耳等人總算填飽了肚子。
狐偃說道:「公子,此番在衛國的遭遇,讓我等明白了世態炎涼。」
重耳目光堅定:「這也讓我更加明白,唯有自身強大,才能獲得他人的尊重和支持。」
衛子謙接着說:「公子,衛國如今雖表面繁榮,但內部矛盾重重。貴族貪婪無度,百姓苦不堪言。若公子日後有成,定
要以民為本,方能長治久安。」
重耳點頭道:「先生所言極是,重耳受教了。」
在衛國停留的幾日裏,重耳深入了解了衛國的民情。他看到了底層百姓對美好生活的渴望,也看到了統治階層的腐朽。
一天,重耳與衛子謙交談。
重耳感慨道:「衛國若不改革,恐難有長遠發展。」
衛子謙嘆氣道:「公子高見,只是衛國權貴們沉迷於享樂,無人願意改變現狀。」
重耳握緊拳頭:「吾定當吸取教訓,日後若能歸國,必當勵精圖治,不讓晉國重蹈衛國之覆轍。」
不久,重耳帶着隨從們離開了衛國。這段在衛國的經歷,讓他更加堅定了復國的決心,也讓他明白了治國理政的重要性。
重耳暗暗發誓:「衛國之行,吾永生難忘。終有一日,吾要讓晉國繁榮昌盛,讓天下人刮目相看!」
重耳離開衛國後,歷經千辛萬苦,終於來到了齊國。當時的齊國,在齊桓公的治理下,經濟繁榮,百姓安居樂業。城市中,商鋪林立,交易頻繁;田野間,麥浪翻滾,豐收在望。齊國的商業發達,與各國的貿易往來頻繁,使其成為了當時的強國之一。
在人文思想方面,齊國推崇尊王攘夷,注重禮儀和道德規範。同時,齊桓公廣納賢才,鼓勵學術交流,使得齊國的文化氛圍較為開放和包容。
齊桓公聽聞重耳的到來,以禮相待,展現出霸主的氣度和胸懷。他深知重耳的身份和潛力,決定將宗室之女齊姜許配給他。
齊姜,這位齊國的貴族女子,生得端莊秀麗,眉如遠黛,目似秋水,肌膚如雪,一頭烏髮如瀑般垂落在纖細的腰間。她初見重耳時,便被他身上那股不凡的氣質所吸引。重耳雖歷經流亡之苦,卻依然目光堅定,身姿挺拔,舉手投足間透着與生俱來的高貴與從容。
在盛大的婚禮上,重耳望着身披紅妝、頭戴鳳冠的齊姜,心中感慨萬千:「吾本流亡之人,承蒙齊王厚待,得此佳偶,實乃三生有幸。」
齊姜含情脈脈:「願與君攜手相伴,共度風雨。」這聲音如黃鶯出谷,婉轉清脆,讓重耳的心為之一動。
婚後,重耳與齊姜相敬如賓,恩愛有加。他們一起漫步在花園中,賞春花秋月。每到春天,花園裏百花爭艷,齊姜會輕折一枝桃花,插在重耳的發間,嬌笑着說:「夫君如此俊朗,這桃花也為之遜色。」重耳則會輕輕攬過齊姜的腰肢,在她耳邊低語着綿綿情話。
夏日的夜晚,他們一起坐在窗前,望着天上的繁星,談古論今。齊姜會為重耳扇着扇子,驅趕蚊蟲,重耳則會握着她的手,講述自己曾經的理想和抱負。
然而,隨着時間的推移,重耳在齊國過上了相對安穩的日子,他的意志也漸漸有些消沉。每日沉浸在溫柔鄉中,對復國之事不再上心。
狐偃、趙衰等隨從看在眼裏,急在心裏。
一日,狐偃找到重耳,憂心忡忡地說道:「公子,如今我們雖在齊國得一時安穩,但切不可忘記晉國的故土,忘記我們流亡的初衷啊。」
重耳卻躺在榻上,身上蓋着輕薄的錦被,一隻手隨意地搭在額頭上,漫不經心地回答:「吾在齊國衣食無憂,何必再去歷經那諸多風險。」
狐偃急切地說道:「公子,您乃晉國之後,身負復國大任。如今的安逸只是暫時的,若不抓住時機,重振旗鼓,如何對得起晉國的百姓和祖先?」
重耳皺了皺眉,不耐煩地說道:「狐偃,你莫要再提此事。吾如今只想與齊姜共度餘生,不想再捲入紛爭。」
狐偃無奈地搖搖頭,長嘆一聲離去。狐偃與趙衰等人私下商議。
狐偃:「趙衰,公子如今意志消沉,我們必須想辦法讓他重新振作起來。」
趙衰點頭:「是啊,可公子對復國之事已毫無興趣,這該如何是好?」
這時,一位名叫介子推的隨從說道:「不如我們設法刺激公子,讓他意識到不能就這樣安於現狀。」
眾人商議許久,決定採取行動。
而另一邊,重耳與齊姜在庭院中。
重耳感慨道:「齊姜,在此處的生活,真是讓吾忘卻了所有煩惱。」
齊姜輕輕說道:「夫君,雖此時安穩,但妾身知曉您胸懷大志,不應就此沉淪。」她的眼神中透着一絲擔憂和期許。
重耳驚訝地看着齊姜:「莫要再說,吾只想享受當下。」
齊姜眼中閃過一絲憂慮,但未再多言。
狐偃等人故意在重耳面前
提及晉國的近況,說晉國百姓生活困苦,盼望着重耳回去拯救。
重耳聽後,心中略有觸動,但很快又恢復了平靜。狐偃等人見此,更加着急。
在齊姜幫助下,狐偃等人的計劃得以實現。夜晚,齊姜與重耳在房中。屋內燭光搖曳,映照着齊姜美麗的臉龐。
齊姜說道:「夫君,妾身深知您心中仍有抱負,不應被困於此。」
重耳沉默不語,只是微微側過身去。
齊姜繼續說道:「妾身願陪您一同踏上復國之路,無論多麼艱難。」她走到重耳身前,蹲下身子,雙手輕輕搭在重耳的膝蓋上。
重耳看着齊姜,心中矛盾不已。
就在這時,狐偃等人突然闖入,跪地懇請重耳離開齊國,重振復國之志。
重耳大怒:「你們竟敢如此無禮!」他猛地站起身來,臉色漲紅。
齊姜勸道:「夫君,他們也是為了您的大業着想。」她拉住重耳的衣袖,目光堅定地看着他。
重耳陷入了沉思,屋內一時安靜得只能聽到眾人的呼吸聲。
經過一番內心的掙扎,重耳終於被眾人的誠意和齊姜的深情所打動。起身說道:「吾決定離開齊國,復國興邦!」
告別了齊國,重耳踏上了充滿艱辛的復國之路。而他與齊姜的愛情,也在這風雨同舟中更加堅貞不渝。
途經曹國、宋國、鄭國等地。在曹國,曹共公對重耳無禮,甚至偷看他洗澡,重耳憤怒不已:「此等侮辱,我重耳定不會忘記!」
在宋國,宋襄公雖然以國禮相待,但宋國自身弱小,無法提供實質的幫助。
在鄭國,鄭文公對他們不理不睬。重耳的心中雖然充滿了失落,但他從未放棄希望。
終於,到了楚國。楚成王以諸侯之禮接待重耳,重耳十分感激。
在一次宴會上,楚成王問重耳:「如果您有一天回到晉國,當上了國君,會如何報答我?」
重耳思索片刻:「珍禽異獸,珠玉綢絹,大王您都不缺。如果真有那麼一天,我願與楚國友好相處。萬一兩國不幸交戰,我會退避三舍。」
楚國的大臣們聽了,都覺得重耳不知好歹,但楚成王卻欣賞他的坦誠和志向。
「這重耳也太狂妄了,竟敢如此口出狂言!」一位大臣氣憤地。
「就是,他不過是個流亡的公子,竟不知好歹!」另一位大臣附和着。
然而,楚成王卻微微抬手,示意眾人安靜。他目光深邃地看着重耳,心中暗自欣賞他的坦誠和志向。
楚成王緩緩開口:「重耳公子,你的話雖大膽,但本王欣賞你的直率。希望你日後能有所作為。」
重耳恭敬地行禮:「多謝大王理解。」
此後,重耳得到了秦穆公的幫助。秦穆也公深知重耳有才能和抱負,決定全力支持他回國奪取政權。
當重耳得知秦穆公願意相助時,他激動不已,帶着隨從們匆匆趕往秦國。
秦穆公爽朗地笑:「重耳公子,久聞你的賢名,今日本王願助你回國,重振晉國。」
重耳感激涕零:「穆公大恩,重耳沒齒難忘。若能復國,定當厚報。」
秦穆公擺擺手:「公子不必客氣,本王相信你能讓晉國強大起來。」
不僅如此,秦穆公還決定把自己的女兒懷嬴嫁給重耳。
當這個消息傳來,重耳的隨從們私下議論紛紛。
「這可是秦穆公的好意,公子應當接受。」狐偃說道。
「但懷嬴畢竟是秦穆公之女,這其中的利害關係」趙衰面露擔憂。
重耳陷入了沉思,深知這樁婚姻背後的政治意義。
最終,重耳迎娶懷嬴。新婚之夜,重耳走進婚房,看到懷嬴靜靜地坐在床邊。
重耳輕聲說道:「懷嬴,今後你我夫妻一體,還望相互扶持。」
懷嬴微微抬頭,眼中透着羞澀和堅定:「夫君,妾身願助你成就大業。」
起初,重耳對懷嬴更多的是敬重和感激。但隨着相處的日子漸長,他發現懷嬴不僅溫柔善良,而且聰慧過人。
重耳為復國之事煩惱,懷嬴在旁輕聲安慰:「夫君,莫要着急,凡事總有解決之法。」
重耳感慨道:「得妻如此,夫復何求。」
在秦國的日子裏,重耳與懷嬴的感情日益深厚。而秦穆公也積極籌備着護送重耳回國的事宜。
一天,秦穆公召集重耳等人。
秦穆公鄭重地
說道:「重耳公子,一切準備就緒,明日便可發兵護送你回國。」
重耳激動地跪地謝恩:「穆公之恩,重耳永記於心。」
終於,在秦穆公的大軍護送下,重耳踏上了回國的征程。
一路上,重耳心情澎湃。
他對身邊的狐偃說道:「此次回國,定要讓晉國煥然一新。」
狐偃回應道:「公子有此決心,必能成功。」
當重耳的隊伍臨近晉國邊境,晉國國內瞬間風雲涌動,各方勢力如同即將噴發的火山,蠢蠢欲動。一些舊臣,那些曾經在重耳還是公子時便忠心耿耿的臣子們,聽聞重耳歸來,紛紛秘密商議,表示願意傾盡全力支持重耳。
「重耳公子仁德兼備,定能帶領晉國走向昌盛,我們定當全力相助。」一位舊臣緊握拳頭。
「沒錯,我們盼這一天已經太久了,不能讓晉國再落入奸人之手。」另一位舊臣附和道。
然而,以驪姬之子奚齊以及其黨羽為首的反對勢力也不甘示弱。
「重耳若歸,我們必無容身之地,必須阻止他!」奚齊滿臉猙獰,惡狠狠地說道。
「可重耳在各國流亡多年,想必已積攢了不少人脈和實力,這一戰怕是艱難。」一名黨羽憂心忡忡。
「哼,不管怎樣,也要拼死一搏,否則我們都將死無葬身之地!」奚齊怒喝道。
於是,他們調兵遣將,在邊境集結,試圖以武力將重耳拒之門外。
重耳深知前方道路充滿了艱難險阻和生死挑戰,但他毫不退縮。他明白,這是他實現復國大業的關鍵時刻,退縮就意味着前功盡棄。
在一場激烈的戰鬥中,重耳身先士卒,揮舞着長劍,沖向敵陣。
他高喊:「為了晉國的未來,沖啊!」聲音如同雷霆,在戰場上迴蕩。
一名士兵喊道:「公子都如此拼命,我們定當捨生忘死!」
眾人紛紛響應,奮勇殺敵,喊殺聲震天動地。
這場戰鬥異常慘烈,鮮血染紅了大地,雙方都損失慘重。但重耳一方憑藉着堅定的信念和頑強的鬥志,逐漸佔據了上風。
最終,重耳突破了重重阻礙,擊敗了反對勢力。在晉國百姓的歡呼聲中,他成功登上了皇位。
重耳於四十三歲時因驪姬之亂開始流亡,在外漂泊了整整十九年,直到六十二歲時,在秦國的幫助下,歷經艱辛,終於回到晉國,成為了晉文公。
晉文公面臨着諸多挑戰。國內局勢複雜,各方勢力盤根錯節。但晉文公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氣,以及多年流亡生涯所積累的經驗,迅速穩定了局勢。
他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人,如狐偃、趙衰、先軫等,讓他們為晉國的發展出謀劃策。
他還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,減輕百姓的賦稅,加強軍隊的建設,使晉國的國力日益強盛。
在處理與其他諸侯國的關係上,重耳也展現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。他與秦國保持着良好的關係,共同對抗其他強國。在城濮之戰中,重耳兌現了當年對楚成王的承諾,退避三舍,最終大敗楚軍,成為了春秋時期的一代霸主。
成為國君後的重耳,沒有忘記自己的誓言。
他與懷嬴攜手治理晉國,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,使晉國逐漸強大起來。
在一次與懷嬴的交談中。
重耳感慨地說:「若無你的支持,這一切恐怕難以實現。」
懷嬴微笑着說:「夫君乃治國之才,妾身不過略盡綿薄之力。」
重耳,思緒如同一幅漫長的畫卷,緩緩展開。「想當年,我四十三歲被迫踏上流亡之路,歷經無數艱難險阻,看遍世間冷暖。」。
身旁的近臣們圍坐一旁,充滿敬仰地聆聽着。
「在衛國,我們遭受冷遇,饑寒交迫;在齊國,雖有一時的安逸,卻險些讓我忘卻復國之志。」重耳聲音低沉,仿佛又回到了那些過往的歲月。
「大王,正是您的堅毅和智慧,讓您走過了那些黑暗的日子。」一位臣子說道。
重耳微微點頭:「還有那楚國,楚王以禮相待,我曾許下若有交戰退避三舍之諾。」。
重耳的故事漸漸落下帷幕。公元前 628 年,晉文公重耳逝世,重耳是第二十二任國君,在位約為9年。
重耳有多個兒子,能夠明確的有姬歡(即晉襄公)、姬黑臀(即晉成公)、姬雍、姬樂,此外,他和翟國季隗還有兩個兒子伯鯈、叔劉。
在遙遠的楚國,一位年輕的王子楚
莊王,正站在王宮的高處,望着遠方。
「聽說那晉國的重耳已逝,如今局勢變幻,不知我楚國當如何應對。」楚莊王喃喃自語。
「大王,晉國雖失重耳,但實力仍不可小覷。」一位大臣說道。
楚莊王:「吾當勵精圖治,以待時機。」
這一番對話,仿佛是未來風雲變幻的序章,來自兩千多年後的讀書人晨依依,正透過歷史的迷霧,試圖探尋更多關於那個時代的秘密。
html|sitemap|shenma-sitemap|shenma-sitemap-new|sitemap50000|map|map50000
0.0256s 3.9978MB